2025年01月19日
微信

思考 | 为什么依然要参加聚会?保守彼此相爱的心

作者: 温良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2年12月21日 11:08 |
播放

希伯来书的作者曾鼓励圣徒说:“又要彼此相顾,激发爱心,勉励行善”,对于基督徒而言,“爱”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,因为主耶稣曾吩咐我们说:“要爱人如己”。

然而,真实的爱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言语中,更应该践行在生活的实际,在教会里面、在群体当中、在团契里面能够把爱实践出去,弟兄姐妹透过互动关系,大家彼此关怀、彼此表达,彼此代祷、去回应,就是我们把耶稣基督的爱流露出去的最好方法。

其实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在团契中的一个原因。很多弟兄姐妹发现自己一个人也能很好的读经、很好的祷告、很好的寻求信仰,为什么依然要参加聚会呢?因为爱是团契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,我们自己一个人就很难去实践爱心,当我们在团契生活里面、在肢体之间,我们却是能够真真切切实实地去实践爱人如己的功课。

记得有一句话说:“没有经历环境,谁都可以说爱主。”只有在真实的环境中才会知道自己生命的本来面貌。谈到爱,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,但是唯有效法主耶稣的样式,才是真实的爱。

记得在做婚姻辅导的时候,常常会接触到一种爱——有条件的爱。也就是说假如对方具备了某一些的条件,我才去爱他。这就是很多人在婚姻中有的一种想法:“当对方达到某种程度之后,我再去爱他,我再有怎样的一种回应。”这种情感不仅仅在婚姻中出现,在人与人之间也经常出现,将纯粹的情感看做一种交换,甚至产生情感的裹挟,错谬的行为最终也会带出错谬的结果。

也见过另外一种形式的爱——带有理由的爱。“因为你是我哥哥,所以我爱你;因为你和我是同一间教会,所以我能承担你。”这样的爱,是基于一种理由,一种可以说服自己的借口,而这样的爱并不完全是基于耶稣基督的生命,虽然这样的爱也很宝贵,但是却没有完全践行真理。因为如果将这种情感放大看,也就会产生亲疏远近、拉帮结伙。

而最高的层次的爱就是无条件的爱。这意味着:“无论你变成怎么样,或者无论你带来的是祝福还是伤害,我都决定了去爱你。”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,父母与儿女的爱,与这种爱的模式更像,就像有一位姊妹在医院工作,她说:“很多父母面对自己儿女去世的时候,都希望用自己生命换回自己儿女的生命。”当然除了父母与子女之前的爱,在一些弟兄姐妹的生命中,也努力的学习这种无条件的爱,就像德兰修女说:“我们必须在爱。成长,为此我们必须不停地去爱,去给予,直到成伤。”

对于“神爱世人”这四个字,任何一个人都不陌生,这里耶稣没有选择‘可爱’的人去爱,也没有单独的选择‘听话’ 的人去爱,圣经中清楚的表明,祂爱每一个世上的人,所以祂降雨给义人,也给不义的人,让阳光照好人也照歹人,这正是耶稣宽泛的爱。这种爱不是不公义,乃是一种在广阔胸襟中无条件的爱。

其实,当我们谈到教会、团契中间的爱时,我们同样需要思想耶稣的这种爱。在教会中生活久了,常常会发现一种现象,也就是“小团体”的现象。以恩赐、金钱、背景为区分的“小团体”,这些小团体中只能容纳他们所喜欢的人,而排斥他们所不喜欢的人,并且“小团体”与小团体之间还会出现相互攻击、相互争执的现象,严重的就会产生分裂。

由此可见,我们必须要保守圣灵所赐的彼此相爱的心。正如经上说:“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,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;我怎样爱你们,你们也要怎样相爱。”这是主的命令,但是也是极其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影响的事情,因为当我们生活在世界中的时候,我们很容易被世界同化、被世俗影响,我们若不努力思想父的话语,圣徒中间也会变得冰冷而有嫌隙。

记得最开始信耶稣的时候,让我最感动的事情就是圣徒中间的彼此相爱。下雨的时候会帮助弟兄收衣服、农忙的时候情愿放下自己的农田而先帮助弟兄、弟兄姐妹家里有事的时候,大家总是忙前忙后......这不仅仅是一种热心的表现,更是圣徒相爱的明证。这种爱更是在见证着信仰的力量。

只是现在,生活节奏越来越快,人与人之间沟通越来越少、彼此之间过分的自我保护,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,导致彼此之间的相爱越来越薄弱。甚至有些人还存在口里面满是爱情,但是行为上却毫无反应。使徒约翰却提醒我们说:“小子们哪,我们相爱,不要只在言语上和舌头上,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。”

彼此相爱并不难,因为上帝已经先爱了我们,我们只管将祂爱我们的爱分享给更多人,这就是美好的见证。这是一个冷漠的时代、也是一个陌生的时代,对于我们基督徒而言,或许应该用爱的明灯照亮这世界,让人看见信仰的美。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